2018年“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独招考-文化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来源:招生与继续教育处 发布日期:2018-06-18 浏览:13827次

第一节 考试性质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入学资格考试(面向二元制)。试卷由三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测试。

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旨在以语文为工具,测试考生的知识积累与语言表达能力。以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为背景,通过检测考生对字、词、句、篇的辩识、阅读与理解,考察其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与感情的能力,包括在知识宽广度基础上的思维敏捷度。   

    数学基础能力测试,旨在考察考生所具有的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考察考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测试,旨在考察考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的所有内容及《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和《数据管理技术》等选修模块中的部分内容等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入学资格考试试题均采用客观选择题,含阅读理解、数理解题、信息运用等。答题形式为选择。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要求从四个给定答案中选择一项正确答案填入题目所列空缺处,使试题内容完整。考生须从每道试题所列的A、B、C、D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所选答案均为A或B、C、D的答卷,一律视为废卷。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入学资格考试(面向二元制)成绩为学校在进行二元制考生录取工作时提供一个依据,不规定合格分数线。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考试成绩合格标准,根据综合测试的结果决定是否录取。

 

第二节 语言表达能力测试范围和要求

一、考试目的

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旨在以语文为工具,测试考生基于知识积累的语言表达能力。以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为背景,通过检测考生对字、词、句、段、篇的辨识、阅读与理解,考察其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与感情的能力,包括在知识宽广度基础上的思维敏捷度。

二、命题范围

本部分的知识涉及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12个学科门类。在测试考生知识面宽广程度的基础上,注重对考生的学习与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方法的测试,注重对考生获取知识和表达能力的测试。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层级

语言表达能力由低到高分为4个层级,依次是识记、了解、理解和应用,其中高一级层次的要求覆盖低一级层次的要求。

1. 识记: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明确的识别和记忆。

2. 了解:要求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知晓所列知识内容,并能合理地应用于语言表达中。

3. 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能够进行解释和判断。

4. 应用:要求掌握知识的内在系统联系,并能由此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

(二)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

1. 识记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科学常识。

2. 了解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常用术语和表达形式,以及新成果和新术语。

3. 理解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的一般原理,能够阅读各类常见文体的短文,理解、解释文中的词句,并能作准确的概括与归纳。

4. 应用科学知识去合理地分析、解释有关现象与问题,体现一定的综合能力和敏捷地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第三节 数学基础能力测试范围和要求

 一、考试目的

数学基础能力测试,旨在考察考生所具有的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考察考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命题范围与要求

(一)集合

1. 理解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能灵活地用列举法或描述法表示具体集合。

3. 掌握集合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 能分清子集与真子集的联系与区别,分清集合间的三种关系和对应的符号;能准确应用“元素与集合关系”和“集合与集合关系”符号。

4. 理解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能熟练地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会借助数轴进行不等式形式的集合运算。

5. 了解充要条件,能正确区分一些简单的“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实例。

(二)不等式

1. 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不等式的三条性质,会根据不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 掌握区间的基本概念,能熟练写出九种区间所表示的集合意义,能直接应用区间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能将不等式的解集用区间形式表示。

3. 掌握利用二次函数图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能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写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4. 了解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会解简单的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三)函数

1. 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仅限含分母,开平方及两者综合的函数)、函数值和值域。

2. 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会根据题意写出函数的解析式,列出函数的表格,能通过描点法做出函数图像。

3. 理解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能根据函数图像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最大值、最小值和单调区间;理解函数奇偶性的定义,能根据定义和图像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4. 理解函数(含分段函数)的简单应用,会根据简单的函数(含分段函数)的解析式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作出图像,并能用函数观点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 了解实数指数幂,理解有理指数幂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能对根式形式和分数指数幂形式进行熟练转化,能熟练运用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计算和化简式子。

2. 了解幂函数的概念,会从简单函数中辨别出幂函数。

3.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与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并举例,能根据图像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单调性)。

4. 理解对数的概念并能区别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掌握对数的性质,能运用指数式和对数式的互化解决简单的相关问题。

5. 了解积、商、幂的对数运算法则,记住积、商、幂的对数运算法则并能在简化运算中应用。

6. 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能举出简单的对数函数例子,会描述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7. 了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能应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题。

(五)三角函数

1.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能陈述正角、负角、零角的规定,对所给角能判断它是象限角还是界限角,能根据终边相同角的定义写出终边相同角的集合和规定范围内的角。

2. 理解弧度制概念, 能熟练地进行角度和弧度的换算。

3. 理解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概念,会根据概念理解这三种函数的定义域,判别各象限角的三角函数值(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正负;会求界限角的三角函数值(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

4. 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会利用其进行计算、化简、证明。

5. 了解诱导公式并会应用这三类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化简或证明。

6. 了解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函数的图像,并根据图像写出正弦函数的性质。

7. 了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根据余弦函数图像说出余弦函数的性质。

8. 了解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

(六)数列

1. 了解数列的概念,发现数列的变化规律,并写出通项公式。

2. 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会利用已知公式中的三个量求第四个量的计算。

3. 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会利用已知公式中的三个量求第四个量的计算。

4. 理解数列实际应用,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会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简单问题。

(七)平面向量

1. 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能利用平面中的向量(图形)分析有关概念。

2. 理解平面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会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和数乘运算法则进行有关运算。

3. 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会用向量的坐标进行向量的线性运算、判断向量是否共线。

4. 了解平面向量的内积,理解用坐标表示内积、用坐标表示向量的垂直关系。

(八)直线和圆的方程

1. 掌握两点间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

2.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能利用斜率公式进行倾斜角和斜率的计算。

3. 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能灵活应用这两种方程进行直线的有关计算。

4. 理解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掌握直线几种形式方程的相互转化,会由一般式方程求直线的斜率。

5. 熟练掌握两条相交直线交点的求法,会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6. 理解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会求过一已知点且与一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

7. 理解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会求过一已知点且与一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

8. 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用公式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9.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会由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求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10. 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会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1. 理解直线的方程与圆的方程的应用,会用直线与圆的方程解决非常简单的应用题。

(九)立体几何

1. 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了解确定平面的条件。

2. 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会借助空间图形理解几种平行关系的判定与性质。

3. 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会利用简单的空间图形进行有关角的计算。

4. 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会借助空间图形理解几种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

5. 了解柱、锥、球的结构特征及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不要求记忆公式)。

(十)概率与统计初步

1. 理解分类、分步计数原理,能利用分类、分步计数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2. 理解随机事件,会判断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

3. 理解概率及其简单性质,会求简单的古典概型的概率。

 

第四节 信息技术测试范围和要求

 一、考试目的

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测试,旨在考察考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的所有内容及《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和《数据管理技术》等选修模块中的部分内容等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命题范围   

(一)信息获取

1.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

1)了解信息的含义;了解信息呈现多样性定义的现状,理解香农、维纳、钟义信等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的定义。

2)了解文字、语言、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和动画等信息载体特征,能从具体事例中指出事例信息的载体形式。

3)了解广播、电视、网络、电话、报刊书和对话等信息传播方式,能从具体事例中指出事例信息的传播途径。

4)了解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传感等信息接收方式,能从具体事例中指出事例信息的接收方式。

5)理解信息的传递性、共享性、载体依附性、价值性、价值相对性、真伪性、时效性、可度量性等重要特征,能从具体事例中提取信息的显著特征。

6)能分析事例信息产生的作用和应用范畴。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1)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技术呈现多样性定义的现状,理解从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工具获取、处理、存储、管理、传播信息的角度对信息技术的定义。

2)理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应用的意义,列举信息技术在学习、生产、生活中应用实例。

3)理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的特点和应用范畴。

4)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理解信息技术各个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以及主要应用领域。

5)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6)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7)了解信息技术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8)能从事例信息的时效性、权威性、价值性等特征客观地鉴别与评价信息。

3.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1)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2)理解信息来源多样性的实际意义。

3)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信息需求。

4)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信息来源。

5)了解信息来源的分类方法。

4.获取信息的常用方法

1)了解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需求和信息来源。

2)了解采集信息的一般方法,能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当的采集信息方法。

3)了解通过媒体、交流、亲自探究等采集信息的方法。

4)掌握通过直接访问网页、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在线数据库的方法检索信息。

5)了解几种常见采集信息工具的特点;了解使用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计算机等工具采集信息的方法。

6)掌握从光盘中复制数据的操作方法。

7)掌握利用U盘等存储设备复制、移动数据的操作方法。

8)了解显示器、硬盘、音箱、光驱、键盘、鼠标等常用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名称、功能及用途。

9)掌握保存网页、保存网页中图片、下载、上传网络文件的方法;理解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的意义。

(注:其中(4)、(9)涉及《网络技术应用》模块内容。)

5.保存信息

1)了解信息分类保存方法,掌握计算机中常用的信息存储格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2)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征、功能及用途。

3)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桌面默认图标的操作方法。

4)理解桌面快捷图标的意义及用途,掌握创建桌面快捷图标的操作方法。

5)掌握从桌面打开我的电脑、我的文档、回收站的操作方法,掌握我的电脑、我的文档窗口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和操作应用方法。

6)掌握从桌面、开始菜单、关联文件打开应用软件的操作方法。

7)掌握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的操作方法。

8)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中数据管理方式;理解文件、文件夹的含义,掌握创建文件、文件夹的操作方法。

9)掌握复制、移动、删除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方法。

10)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单位,掌握数据单位换算。

(二)信息加工与表达

1.文字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了解几种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及相关文件存储格式。

2)能根据任务合理选择合适的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

3)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4)掌握应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实现图文混排、分栏等排版方法。

5)掌握艺术字、文本框、图形、图像等对象在文字信息表达中的作用。

6)了解电子报刊加工的基本过程。

7)学会在文稿中加入表格的方法。

2.图表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了解常用电子表格软件及相关文件的存储格式。

2)了解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窗口结构。

3)掌握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4)掌握应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的方法。

5)了解Excel电子表格软件中图表应用方法。

3.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了解多媒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2)能列举出多媒体技术在生产、生活及学习中应用的例子。

3)了解计算机多媒体的主要特征。

4)了解使用计算机处理图像文件的基本方法。

5)能列举出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

6)了解使用计算机处理音频文件的基本方法。

7)能列举出常用的音频文件格式。

8)了解使用计算机处理视频文件的基本方法。

9)能列举出常用的视频文件格式。

10)了解常用的动画文件格式。

11)了解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的特点。

12)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13)了解多媒体集成工具软件的主要特点。

14)能根据需求选择恰当的多媒体集成软件。

15)能对他人的多媒体作品做出恰当的评价。

16)了解音频文件采集与加工方法。

(注:其中(1)、(2)、(5)、(6)、(7)、(8)、(9)、(10)、(11)、(16)涉及《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内容。)

4.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1)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过程。

2)了解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特点。

3)能描述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4)能列举出适合编程解决的问题。

5)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

6)了解使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7)了解三种算法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的流程图。

8)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关系。

9)能根据算法描述,应用VB程序设计语言,写出相应的表达式。

(注:其中(2)、(5)、(6)、(7)、(8)、(9)涉及《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内容。)

5.信息发布方法

1)了解在网络中发布信息的规范。

2)了解使用工具软件发布信息的基本方法。

3)了解信息安全防范的基本方法。

6.智能信息的加工与处理

1)了解常见的信息智能处理工具软件。

2)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三)信息资源管理

1.信息资源管理方法

1)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

2)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3)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

4)理解手工管理信息资源的方式与特点,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5)理解计算机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的方式与特点,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2.数据库应用

1)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资源的方式与特点,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2)掌握关系数据库中的库、表、字段、记录、关键字等概念。

3)了解关系数据库中“关系”的含义。

4)能列举出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例子,并分析其应用价值。

5)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6)了解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和数据库文件的存储格式。

(注:其中(2)、(3)、(4)、(5)、(6)涉及《数据管理技术》模块内容。)

(四)信息技术与社会

1.信息技术与社会

1)理解使用法律、法规保护信息与信息技术安全的意义。

2)理解健康、规范、合法地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合理、合法地应用信息技术。

3)了解使用和传播信息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2.信息安全与信息保护

1)了解防范病毒入侵的方法。

2)了解常用的查杀病毒软件的名称及主要特征。

3)会使用查杀病毒软件查杀计算机中的病毒。

4)了解保障信息安全的意义与措施。

5)了解防火墙、身份认证、入侵检测、信息加密等常用的信息安全产品的用途。

 

第五节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笔试。

二、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试卷满分:150分

四、考试题型:

选择题、阅读理解题等  

五、试题难度比例:  

易中难比例:7:2:1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