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军同志学习心得体会
来源:党工部
发布日期:2019-04-22
浏览:6119次
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心得体会
党委委员、党委工作部部长:蔡 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7年9月29日这段时间内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178篇,分为35个专题;收入习近平主席各个时期的工作生活照片74幅。该书全面呈现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关于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认真阅读这部著作,结合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自身工作实际,在这里谈几点对习近平同志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学习体会。
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专门收录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2016年12月7日-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是一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目标、原则和任务进行了深入阐述,是全面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抓住了、抓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放松了、丢弃了思想政治工作,就会迷失方向。习近平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召开的第一次教育大会,谋划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再一次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高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样才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二、着力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出问题
一要着力纠正部分教师存在的“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这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也是需要教师长期投入的工作。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很多老师对此都有深刻的认识和自觉,但是在实践中往往把育人窄化为课堂教学和科研,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关心支持不够。如:有的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关心投入不够,不能很好地实现言传身教、因材施教;有的老师不深入学生群体、不深入学生宿舍,不了解学生的需求,甚至连学生的姓名都叫不出来,上完课就不见人影等等。
二要着力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问题。近年来,许多高校承担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投入精力不足。如:有的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双肩挑”教师精力不够用,在思政工作上投入不够;一些教师内心对于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没有放在优先的位置来对待;有的高校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教师,特别是辅导员培养、选拔、管理情况等情况作为考核的明确要求;有的高校没有按照思政人员配备的标准配齐配强思政队伍等等。
三要着力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合力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合力尚未完全形成;对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够深入,面对师生思想新特点和信息传播方式新变化,应对办法不多、创新不足;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能力水平需要提升等等。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1.弘扬主旋律,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强化理论武装。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广泛深入开展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学习。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完善教材编审选用管理办法,确保教材编审选用政治合格。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守纪律、行为言论有底线,确保教育教学活动不出现违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违背宪法法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等言行,不给错误思想留有传播空间。加强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落实哲学社会科学类报告、论坛、沙龙等“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防范和抵御境外意识形态渗透,严禁在学校开展宗教活动。加强对出版物和自媒体的规范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做好网上舆论引导。
2.坚持齐抓共管,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院系党委具体实施、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构建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教师要发挥教书育人主体作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为标准,不断提高育人水平。职工要提升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水平,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管理服务各个环节。
3.强化队伍建设,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要充分发挥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骨干力量的作用,健全科学有效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营造和保持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持续开展思想政治引导和师德师风建设,使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扎实推进教师思想理论教育。要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要改进教师学术道德教育与管理办法。要完善师德奖惩考核体系和健全教师评价机制等。
4.广泛凝心聚力,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要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完善“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探索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要加强青年学生价值引领,把价值观塑造放在首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强化通识教育,深化专业教育,加大文化素质课程建设力度,充分发挥课程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作用。要进一步加强专门队伍建设,按照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1%的标准配备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按照专职辅导员数与学生人数之比不低于1∶200的要求设置专兼职辅导员岗位,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并严格选人标准、逐步实现足额配备。明确在院系党委班子成员中,由书记或一名副书记分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一名副书记分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5.坚持从严从实,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依靠。要抓基层打基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深化思想理论建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要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师生的政治追求、发展成长、情感交流、生活帮助等需求纳入党组织工作范畴,在服务中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师生中的组织力和带动力。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在师生中的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