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设计系和管理系同走红旅、同振“芗”村
来源:设计系和管理系 发布日期:2023-07-14 浏览:718次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2023年7月13日,闽北职业技术学院设计系和管理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赴漳州开展“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由管理系学生科科长、设计系与管理系团总支书记吴亮带队,前往漳州市芗城松洲书院、乌石暴动历史陈列馆、乌石革命纪念碑、林语堂纪念馆等地开展学习实践。

千年松洲书院,厚德载物,教化一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1.png

随着“书院热”兴起,松洲书院是福建漳州历史上第一所具官学背景的民间教育场所,实践队一行抵达松洲村参观松洲书院,抚今追昔,感念先祖先贤,矢志明德至善。

2.png

实践队走进松洲书院,整座书院呈“冋”字形结构。

3.png

松洲书院中殿,供奉“开漳圣王”陈元光。在书院庑廊,墙上排列的展板清晰地记录着置院松洲之由来以及开漳历史,诉说着千年时光。

4.png

两边廊庑相连的后殿,是松洲书院的重点部分。松洲书院与松洲威惠庙在建筑上合为一体,形成前庙宇后书院,别具一格。

5.png

 在悠久的岁月更迭中,松洲书院作为古代教育机构早已功成身退,化为一种年代的符号与记忆。开放的松洲书院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亦在闽南乡村振兴、文旅发展的大格局中一展新姿。作为少数民族畲民聚居地的浦南镇松洲村紧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深挖松洲书院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党建与支部建设、生态环保、文化弘扬等各项工作有机融合,集中力量打造具有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的松洲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主要以松洲书院文化为肌理,将乡村自然风光与生态河道建设相结合,对村口至书院沿路景观及水系进行提升改造,打造更加优美的村庄环境。

声声嘱托递关怀,同心共研行致远

7月14日下午,学院党委书记谢友平、党委副书记蔡军一行,赴漳州市芗城区看望慰问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师生,并与实践队队员一同参观乌石暴动历史陈列馆。

6.png

芗城区石亭镇乌石村支部杨书记在乌石暴动历史陈列馆为实践队队员们生动讲解。

7.png

谢友平书记认真听取实践队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并对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给予充分肯定。

8.png

谢友平书记结合自身社会实践经历,对同学们提出了期盼与要求,他希望师生们要在这场“行走的思政课堂”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知行合一,辩证发展。同时,要求实践队的团学干部和预备党员们,要以身示范,带动更多同学投入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

9.png

10.png

随后,实践队队员们赴乌石村革命旧址,聆听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1.png

乡村振兴,文旅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提出,“要引导广大青年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值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实践队抵达天宝镇林语堂纪念馆,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队员进一步了解林语堂文化,切实感受到林语堂文化的深厚渊源。


14.png

林语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他“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为两岸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爱国爱乡情怀,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15.png

在天宝镇林语堂故里,实践队队员参观了林语堂纪念馆。馆内100多幅珍贵照片、100多种书籍、手迹、使用过的物品,都在生动地述说着林语堂先生81年的人生历程。林语堂先生卓越的文学成就,也留给了队员们无尽的思索,深刻体会到林语堂先生“有不为”的人生品格与生活哲学,感受林语堂先生对人与事的闲情雅致与豁达,以及他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突出贡献。

16.png

通过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设计系和管理系“同走红旅、同振“芗”村”社会实践队队员们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纷纷表示,要不断追寻红色足迹、树立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勇往无畏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承担起各自的岗位职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