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上午,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郑需勇带领郑成功文化研究中心调研组深入南平市延平区,对郑成功历史遗迹开展专题调研。
本次调研涵盖大洲岛水师训练场、郑成功诗词文化长廊、西山御营都督旧址、郑成功文化主题街区、银台山郑成功纪念馆五大核心点位。旨在挖掘郑成功文化资源,加强郑成功文化深入研究,推进校地合作与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一、大洲岛:水师训练场再现军事智慧
调研组首站抵达大洲岛水师训练场遗址。据史料记载,明末郑成功在延平组建水师时,以大洲岛为训练基地,招募闽江沿岸兵勇,演练水战阵法。岛上现存复建的延平郡王祠和“郑成功在延平”图文展板,生动呈现青年郑成功“据险控扼、航船合攻”的战略思想雏形。
二、御营都督旧址:剑津中学里的历史回响
在剑津中学,调研组考察了郑成功御营都督旧址,并与剑津中学校领导进行了开展郑成功文化活动经验交流。据史料记载, 1646年三月,南明隆武皇帝朱聿键御驾亲征,驻跸延平,“以延平府衙为行宫,以延平西山为御营”,开始了长达半年多的闽西北抗清。20世纪70年代,原南平二中(后改名“剑津中学”)在兴建教学楼时,在面朝闽江的方向挖出了数门明清火炮,成了郑成功在此御敌抗清的历史明证。
三、诗词文化长廊:文学与精神的融合载体
位于江滨公园的郑成功诗词文化长廊,以石刻、木雕等形式展示郑成功诗词及抗史诗篇。调研组重点研读《复台》名句“开辟荆榛逐荷夷”,剖析其“驱除外虏、捍卫统一”的爱国内核。
四、创世纪主题街区:创新诠释英雄符号
在郑成功文化主题街区,调研组沉浸式体验“成功战船”主题空间。街区以2.9米高郑成功铜像为核心,通过“延平印记”、“精神传承”、“两岸融合”三大板块,情景再现郑成功从延平启程至收复台湾的历史轨迹。街区设计融合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如“延平条陈”铜像群动态展示战略决策场景,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网红打卡地。
五、银台山纪念馆:两岸交流的实体平台
收官之站为银台山郑成功纪念馆。该馆采用重檐歇山顶闽北传统建筑风格,馆内陈列郑成功在延平练兵、晋封“延平王”的史料及复台文物。作为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交流枢纽,纪念馆累计接待台湾团组20余批次,2024年承办“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活动,深化“成功文化”联结两岸的精神纽带。
郑需勇副院长总结指出,延平区遗迹系统串联起郑成功“军政起点—战略形成—复台壮举”的历史主线。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将依托延平丰富的郑成功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四项行动:理论研究方面,深入开展郑成功文化理论研究,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以及郑成功文化传承活动提高理论基础。课程开发方面,编写《延平王——郑成功》校本教材,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非遗活化方面,深化与峡阳镇合作,推动“战胜鼓”非遗传承与创新,打造学院大学生战胜鼓名片。两岸交流方面,联合南平市郑成功研究会和银台山纪念馆举办“重走成功路”研学活动,打造闽台青年文化交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