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日报】产教融合 谱写育人“双重奏”
来源:闽北日报 发布日期:2023-05-25 浏览:13069次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产教融合 谱写育人“双重奏”


服装产业学院校园开放日服装制作DIY体验活动

喜马拉雅产业学院学生正在直播带货

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已不是一个新鲜词汇。它在培养学生练就扎实的实践技能,在就业市场中具备足够的竞争力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为解决闽北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为地方留住人才,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二元制”“订单培养”“联盟五年专”等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办学。近年来,在国家产业升级迭代的大背景下,新产业、新技术不断变化更新,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更具前瞻性。对此,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又在校企合作中深度探索,以建立产业学院的办学模式,培养一批符合闽北产业需求、让企业满意、能胜任岗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近日,走进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产业学院,20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大三学生陈紫鑫等3名同学正带领几名女工赶制服装。“学校与延平区童装龙头企业依尔婴公司合作,给在校生提供了工作平台,不仅让我们把所学的技能应用到实践中,还让我们尝到创业的甜头。”陈紫鑫兴奋地介绍着,在产业学院里她们不仅学到了专业技能,企业还把生产线“搬”进校园,同学们出教室就能进车间。校企通过大力推进创业孵化链条建设,为学生的创业提供施展身手的平台。如果同学们在创业中遇到疑问和困境,企业导师和学院教师会共同为学生“会诊把脉”,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工艺,让学生在实践中较早接触到与岗位实际相近的技能,毕业后可短时间内完成岗位过渡,保证了人才培养的优质高效。

“引产入校”是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产教融合办学机制,聚力打造特色产业学院的一个缩影。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谢友平告诉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近年来,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服务需求、人人成才、融合创新、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立足闽北,对接南平市主导产业,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办学机制,促进产业链与教育链供给匹配,做到以产定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的新局面。

走进该院喜马拉雅产业学院的功能室,学院导师黄智正在为播音与主持专业班的学生开展直播带货课程。喜马拉雅产业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成立于2021年9月,这是喜马拉雅公司在全国的首个产业学院,也是省级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喜马拉雅产业学院下设播音与主持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新媒体平台的主播、达人主播、短视频博主、有声书主播以及节目主持人等。融媒体技术与运营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短视频制作、账号运营、电商直播以及影视节目制作等新媒体技术型人才。两个专业现有学生360人。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有自己的师资力量,也可引进教材,却为什么要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呢?学校就业工作中心主任刘泉禧解释说:“企业作为商业机构直接对接市场,它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和技术更前端,更符合当前科技发展。而一些课程,尤其是新媒体方面,课程教材的编写可能滞后或与市场脱节。”

为了强化实践教学,校企联手多维度打好人才培养“组合拳”。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方案,共同研发教材,企业导师与学院教师“双师同授”,通过团队和导师带领学生投入实战教学,完成商业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比如,学院与武夷山水品牌、祖兴果业等企业合作,学生成立小组到企业实地直播带货,“产教融合的特色办学体系逐步形成了‘共办特色专业、共设课程体系、共建核心课程,共研特色教材、共建实训基地、共同组织教学、共评培养质量、共同安排就业’的‘八共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共育闽北产业人才。”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叶世森说道。

有了路径导向,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瞄准区域发展战略,开展特色专业布局调研,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携手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先后成立了圣农产业学院、元力产业学院、喜马拉雅产业学院、武夷山水电商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服装产业学院、安博榕产业学院等7个特色产业学院,校企共建食品加工与制造等省级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数控等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绿色食品等协同创新中心3个,校企合作开发课程35门,开展企业职业培训近2万人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和喜马拉雅产业学院获评福建省省级产业学院,南平市职业教育联盟获评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元共赢,“五共融合、六业同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入选中国软件行业协会2021年全国35个产教融合典型案例。

产业学院的创办,构建起协同育人、精准育人、高质量育人的新型合作办学模式。既提升了办学核心竞争力,又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办学的主体作用。此外,闽北职院“校企合作”充分考虑到县域经济产业需求,以及专业设置对市场的适应性。主动对接南平市“3+4+5”和“五个一”特色产业来设置专业,形成了绿色食品、数字文创、旅游管理等专业群,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培养出本土企业留得住、用得上,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