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追寻领袖足迹 碳源绿色南平 担当强国使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日期:2025-07-17
浏览:1880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追寻领袖足迹 担当强国使命”2025年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7月14日至16日,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组织师生奔赴南平市,开展了“追寻领袖足迹 碳源绿色南平 担当强国使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通过探访生态地标、聚焦绿色金融、对话科技前沿等多元形式,师生们感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伟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青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论,厚植强国使命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邱海松、思政教师陆强、林文凤、王星晨及6名学生代表参加活动。

探访生态地标:感悟“两山”理论转化实践
1998年10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视察了延平区王台镇和炉下镇。实践团队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7月14日上午,实践团队首站走进“炉下之问”生态文明实践展示馆。在这里,师生们通过聆听专业讲解和互动体验,体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南平这片土地上的生动实践。随后,团队来到斜溪村大排自然村古渡口,千年大榕树静静伫立,见证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洲头文旅项目(文创园)则将茶洋窑非遗文化与现代文创产业巧妙融合,展现出创新发展的无限活力。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邱海松表示:“这种‘生态打底、文化赋能’的乡村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绿色样本。”



7月14日下午,实践团队在延平区王台镇溪后村参观了安槽下杉木丰产林,高大挺直的杉木王,见证了林业生态保护的丰硕成果,让实践队成员们现场直悟“三库+碳库”的绿色生态理念,进一步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在溪后村科技特派员研学基地,师生们深入学习“科技+绿色”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重温20多年来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取得的丰硕成果,真切感受广大科技特派员“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的生动事迹。“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南平首创的‘三农’服务品牌,为全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实践队员学生李钦感慨道。





聚焦绿色金融:解锁经济点绿成金奥秘
7月15日,实践团队走进中国人民银行南平市分行,参加人民银行组织的“武夷论见”青年讲堂2025年第五期活动。围绕绿色金融赋能生态发展主题,师生们系统学习了金融“五篇大文章”之绿色金融,明白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金融工具,了解绿色金融支持碳减排、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领域的具体应用。绿色发展需要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通过农地经营权、林权、排污权质押贷款、采矿权抵押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持续打通“两山”转换通道,形成乡村振兴合力,以生态经济牵引生态资产。思政教师陆强在交流中表示:“通过此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绿色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金融在推动生态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话科技前沿:解码“双碳”目标实现路径
7月16日,实践团来到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开启了一场精彩的科技探秘之研学。在星空地碳排放计量监测体系展厅,师生们通过动态沙盘了解“天-空-地-流”一体化监测网络;低空飞行展厅内,无人机碳监测设备的现场演示,展现了科技赋能碳管理的创新实践。通过讲解员深入浅出的讲解,实践队成员们感受到,碳计量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性工作,国家碳计量中心研发的监测技术实现了由跟跑到并跑的跃升突破,未来将继续突破,在国际上拥有更多碳管理的话语权。


知行合一:以青春之力践行绿色使命
为期三天的实践活动,宛如一堂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让师生们在真实场景中深化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认知,感悟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内涵。学生代表肖燕希说:“从生态地标到绿色科技前沿,我们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青年肩负的责任。未来,我将把实践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绿色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本次活动通过“生态地标+绿色金融+科技前沿”的立体化设计,引导师生在追寻领袖足迹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勇担时代使命。未来,学院将持续引领师生通过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碳足迹,深入挖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耕南平生态建设试验田,深化实践育人成效,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青年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