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完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
来源:教育系
发布日期:2018-12-08
浏览:6289次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办好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论述”学习体会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办好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论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南。
1.明确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方针,把建设教育强国定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个人、社会、国家等层面强调了教育的重要地位,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
2.明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人才,必须把“立德”放在首位,人才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为我们的政党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明确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育人能力。2018年5月2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他强调,“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2014年教师节,在同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代表座谈时就对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提出了4点要求,即: 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要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必须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信念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用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造就学生优良的品德。
2.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这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围绕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选择。深化教学改革,首先要结合校情、系情和专业情,结合我院二轮评估的整改工作,结合专家提出的整改意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管理机制、教材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上功夫;二是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和学的效率。二是要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各种提高教育质量的顶层设计和改革举措,只有通过所有教师认真教、所有学生努力学,并以生动活泼、丰富多样、富有效率的教育教学方式落实到课堂上和学校教育的各个具体环节中,提高教育质量才能成为现实。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推进学院教育改革和发展,为把学院建设成区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职院校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