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备课程
1.阅读课件和教案,整理本次课的授课思路
① 确定本章节目标
a.明确章节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b.理解本章节在本门课的地位,本章内容如何为本门课服务。
c.在准备本章节内容的同时也要兼顾准备复习上一章节内容。
② 确定本堂课分为几个阶段
a.划分本章知识块,找出知识之间的关联。
b.例如:本章讲解了几个主题,在每个主题中包括了几个知识点,重点,难点。
③ 确定每个阶段的用时。
a.设计每阶段主题的用时。
b.设计在每个阶段中重点,难点的用时。
④ 确定各阶段的过渡方法
a.承接词自然,顺畅。
b.思路连贯,例如,要做到在讲解本页PPT的同时很清楚下一页PPT的内容是什么,然后用自然的语言连贯地引出下一页PPT的内容。
2.准备知识点
① 理解知识点,思考讲解关键知识点的方法
a.实际上对某一知识点的定义可能会用到较多的专业术语,导致学生在理解专业术语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员应该能先将知识点的定义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去描述,然后再结合专业术语进行实际的讲解。
b.应用案例辅助讲解:所举的案例一定要注意简单而实用,不要只为达到说明的效果忽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体会到掌握知识点就可以完成哪些实用的工作。
c.通过对比教学:当课程前面已经有相似、相关的概念,通过对比方式,方便学生理解,分清楚差异,减轻学生的重复感。
d.设计课堂陷阱:学生经验不够,对容易出错的地方理解不深刻,在后续上机,项目中持续犯错误,教员可以在典型的,容易出错的地方有意犯错误,提高学生的理解认识。
e.应用3W1H的思路备课:所谓的3W1H就是What,Why,Where,How的缩写,比如一个知识点,先给学生讲解这个知识点是什么,然后告诉学生为什么,进一步告诉学生该知识点在哪里会用到,最后讲解该知识点如何去用。
f.强调知识点的应用领域,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并能准确确定应用该知识点具体场合。
② 根据课程大纲或本班级学生对技能点的掌握情况,确定每个阶段的重难点和授课方法,设计讲解重点或难点的方法:例如,代码演示,独立案例讲解,图例说明等。
③ 确定是否需要扩展知识
a.在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扩展知识。
b.扩展知识可以选用后续学期的内容或者最新的技术内容,需要有一定深度。
c.扩展的知识一定要明确一个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
④ 对教学难点和疑难问题,要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并做实验验证。
3.准备案例
① 针对重点和难点,准备能帮助学生理解的教学案例
一年级课程的案例尽量选择和学生日常生活相关实例(生活案例),简单,生动。非一年级课程的案例应与企业实际需求结合,具体应用例子(工程应用)。重点知识点可以应对多个案例(不是所有案例都要在课堂上讲解,主要是当学生理解发生困难的时候替换用)。
② 针对应用,准备综合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应用
a.案例要尽可能的包括讲解过章节的多个知识点,明确具体的任务目标和环境要求。每个小案例选择最好来源一个大案例,到最后形成综合案例。具有连贯性的案例更好,贯穿本次授课的各个案例让学生思维连贯。尽量避免一个知识一个例子,片段性太强,导致效果不佳。
b.案例应突出本章的重点内容并要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c.针对案例做出技术难度分析,技术要点分析,技术技巧分析等。
③准备案例的代码或者操作命令
a.对于要在课堂上演示的案例,应准备好相应代码或者操作命令,可以在课堂上直接操作演示,出现问题并修改。
b.如计划在课堂上对案例的代码或配置进行修改,应准备好修改思路,并进行实验,解决修改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④准备课堂检验用例(用于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案例,多用现场编程题,配置管理操作问题答题),熟悉检验用例考察的内容、参考答案。
4.准备提问问题
① 预计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a.在难点,重点处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b. 这类问题也可以作为教员在讲解该部分内容时,反问学生的问题。
② 准备要提问学生的问题
a.问题涵盖主要知识点。
b.问题答案准确,明晰。
c.注意问题的难简要适中,并保证该问题一定能用目前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
d.学生如不能顺利解答问题,可以采用提示,让其他学生帮助等方法。
e.确定要提问题的学生,要保证学生认真听讲后,可以回答该问题。
5.准备上机任务
① 调试学生上机练习各阶段代码,确保无误。
② 记录各阶段所需时间及易出现的问题。
③ 为进度较快的学生准备额外练习(难度与教材中练习保持一致,保证学生利用已学知识独立完成)。
6.准备作业
① 作业题建议每章节3-5个,包含易、中、难的难度。
② 准备的作业内容最好要贴进实际应用,避免作业的枯燥性。
③ 作业题是当天上课所授内容。
④ 如作业题较难,写出解决的关键代码作为提示,下课前给学生讲解。
⑤ 确定提交作业的时间。
⑥ 准备好作业答案和评分标准。
⑦ 在班级学生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把作业分为必须完成的作业和选做作业。
(二)实施课程
1.授课前准备
① 提前检查授课环境
a.教师机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安装了所需要软件。
b.演示是否可以在教师机上正常运行。
c.注意教师机是否有USB接口,并且是否可用。
d.投影仪与电脑连接正常,电脑屏幕内容可以显示在投影幕上。
e.投影仪焦距适度,投影文字显示清析。
② 整理仪表
a.遵照公司的着装规定
b.面带微笑,自然,职业,精神饱满
③ 准备授课物品
随带物品要齐全:教材,教案,学生考勤登记表,笔和记事本(用于记录学生的事件和各种授课中出现问题),课件存放的U盘等
④ 进入教室(机房)
a.出现教室冲突的现象,及时找教务进行协调处理,并将情况反馈至部门主管。
b.至少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
⑤ 准备教学环境(教师机,投影仪等)
a.进入教室后启动计算机,调出本次课的PPT。
b.检查黑(白)板和板擦,如果黑(白)板不干净,擦拭干净(没有字迹和污渍)。
⑥ 与学生沟通(正式上课前)
a.采取礼貌的问候语。
b.与学员沟通一定要走到学员面前。
c.可以讨论以下问题:作业完成情况,最近学习有什么困难,最近应用了哪些技术等。
d.针对新生,可谈论以下话题:学生来自哪里,住在哪里,家乡特色等家常话题;学生所在年龄层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上网,QQ,游戏;也可简单聊聊学生以前的计算机技术背景。
e.针对非新生,可谈论以下话题:学生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如:是哪个班级的,何时结课的,老师是谁等。
2.问好和开场白
① 在上课铃响后向学生问好
a.采用礼貌问好语,如: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b.对于纪律不好的班级,提示学生不再说话。
c.根据学生考勤登记表点名,记录本次课学生出勤情况。
d.表情面带微笑,目光巡视全场。
e.要保持激情,要做到每个班级听到的同样章节内容,看到一致的教员精神状态。
3.回顾上次课内容
① 点评作业。
② 简要回顾重要知识点。
a.对重要知识点适当展开。
b.目的是了解学生上次课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③ 采用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重点的掌握程度。
a.教员作为引导者,主要由学生不断根据引导回答问题;也可以是教员根据课前准备的问题提问单个学生。
b.对学生回答的处理,肯定学生答对的方面,补充学生回答的不足,最后给出正确答案。
c.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可以引导或者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助回答。
d.回顾不能只讲标题而不叙述主要内容。
④ 如果是本门课程的第一次课,没有回顾,需要介绍本门课程及课程目标。
4.讲解本次课的课程目标
① 讲解章节目标,说明本次课学习后能够做何类工作。
② 简要介绍本次课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本章结构)。
③ 时间规范:3-5分钟。
5.讲解课程内容
① 目标讲解
a.知识点讲解与学习结果联系起来,说明知识点能够完成的任务结果
b.目标描述应是实际工作中具体能够做什么
c.目标应结合实际应用场景,任务
d.知识点之间应注意逻辑顺序,避免跳跃,不连贯
② 讲解案例
a.案例尽量诙谐幽默但不失雅度,以此来调整课堂气氛。
b.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时间进度,引入扩展的知识点案例。
③教员提问和学生交互
a.提问时注意授课的连贯性,不能打断正常上课。
b.提问数量,每课时2-5个,但不能一次提出。
c.提问方法
1)提问不同学生,要保证该学生认真听讲后,可以回答该问题
2)尽量让学生回答问题,不要自问自答
3)提问课程重点问题时,可以要求所有学生一起回答,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课堂气氛过于活跃的时候,应该提问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或提问比较难的问题
5)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的时候,应该提问比较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主动回答,如果无人主动回答,则提问外向的学生;或者点名回答。
6)提问不遵守课堂纪律者,如说话,睡觉,走神等(对于上课睡觉者要及时提醒,并让其站立听课,或者宣布瞌睡者可以站立听课)
7)为了鼓励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应该适当地提问该类学生一些比较简单的,一定能回答出来的问题,增强这类学生的自信心
d.提问时间
1)一个重要知识点讲解完毕后
2)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时
3)有人睡觉,说话时
e.学生如不能顺利解答问题,可以采用提示,让其他学生帮助等方法,但注意最后要给出正确答案。
f.上述步骤并非按时间顺序自上而下,可以根据所讲内容及场景组合。
4)回答学生提问
a.尽量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解答问题,教员负责补充。
b.与本节课无关知识点问题,可以直接与学生表示这个问题在课下讨论。
c.对于课程内容问题,如果可以在2-3分钟解决的问题,可以当场解答,否则记录下该问题后,明确告诉学生该问题讨论时间过长,放在课下讨论。
d.对于多数学生都疑惑的,针对课程重点或难点而提出的问题,结合实例重新说明。如果还存在问题,先继续课程内容,课下回答学生问题。
e.对本节课扩展的问题,时间应控制在2分钟以内就返回到正常上课中。
5)归纳总结
a.关键知识点讲完后要及时归纳。
b.课间休息前进行阶段归纳,同时可以悬念提问方式结束,以此让学生对后1学时课程心存期等。
6.进行课堂练习
1)在讲解完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时,布置相关的课堂练习。
2)讲解练习任务的需求和目标,所需使用的技能点,各技能点之间的关联,以及在实际开发中的具体应用。
3)练习目标讲解要求:思路连贯,重点突出,强调实用性。
4)演示完成任务后所能达到的效果,提高学生兴趣。
5)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员巡视全场,保证在巡视的过程中照顾到每一位学生,随时解决学生的问题。
6)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a.共性问题通常指出错率大天30%的问题。
b.共性问题包括:常见调试问题,代码规范问题等。
c.对于共性问题要演示和讲解,演示时锁定学生机。
d.问题讲解的方法:3W1H教学法课堂陷阱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
7)规范代码的演示
a.在学生完成后演示解决此任务的规范代码。
b. 抽查2-3名学生的代码,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代码与规范代码的差距。
8)辅导进度快的学生
a.为此类学生布置一些额外题目。
b.额外内容要参考学生的水平,保证学生已有知识可以完成。
c.可以指派进度快的学生辅导进度慢的学生。
9)辅导进度慢的学生
a.辅导此类学生时主要采用引导方法,而不是代学生完成任务。
b.引导学生回顾解决此问题所涉及的理论技能点。
c.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需求说明,和学生探讨解决的方法,指导学生编码。
d.如果学生不能自行解决,教员可给出部分或全部关键代码,帮助学生完成。
10)上机过程中如遇到设备故障,查看是否有其它机器可用:如无,找技术支持解决,在解决期间向学生解释;如有,使用另一台机器,重新或继续进行。
7.课间休息
1)教师在离开计算机时要注销账号或锁定计算机。
2)课间体息时可以回答学生问题,与对上节课知识点不够理解的学生简单沟通。
8.总结本次课程
1)可采取提问学生的方式总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讲出关键点。
2)教员总结时思维连贯,不能跳跃总结。
3)总结时不能讲解新的知识点。
9.布置课后作业
1)每学期的第一次课,在留作业时先向学生介绍作业规定:作业是学习的重要部分,能够检测,巩固课上的学习结果。作业是平时成绩之一,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2)布置完作业后,强调作业的提交方式,提交时间等(一般第二次上课收取前一次课作业)。
3)如果作业提交情况不好,则需要提醒学生作业在考核体系中的地位,明确指出作业占期末考核的比例。
10. 总结并反馈授课问题
1)根据实际授课情况填写机房内的机房授课记录单。
2)总结问题学生(在出现问题学生时)并及时反馈给辅导员。
a.纪律问题学生
① 不配合老师教学,爱说话
② 上课精神不集中,经常走神
③ 上课睡觉
④ 上课玩手机
⑤ 经常迟到,旷课,请假
b.学习问题学生
① 对知识理解困难
② 经常不完成作业,作业完成率低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