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开展基于“数字信息”专业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调研
来源:信息系 发布日期:2023-10-25 浏览:1023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和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福建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了解和掌握“数字信息”专业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做法、成效、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对策,增强全系师生在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中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促进信息系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3年6月至10月,信息系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个别访谈等调研方式,开展基于“数字信息”专业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调研。

 基于“数字信息”专业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调查研讨会.jpg

基于“数字信息”专业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座谈交流

福建省多维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影.jpg

众事达(福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影.jpg

领导带队到企业实地调研

一、做法与成效

       1.成立产业学院,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数字信息”专业群根据专业特点,通过成立产业学院,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现已成立三个产业学院:安博榕软件产业学院、武夷山水电商学院和喜马拉雅产业学院。安博榕软件产业学院与福州安博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软件技术专业,武夷山水电商学院与武夷山水品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共建电子商务专业,喜马拉雅产业学院与喜马拉雅(福建)新媒体教育有限公司共建融媒体技术与运营专业。产业学院围绕人才共培、师资共建、资源共享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将企业的真实案例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企业派驻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员工担任专业授课教师,实现校企师资优势互补、人才培养精准定位,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通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在电子商务技能、软件测试、视觉艺术设计、短视频创作与运营、创新创业等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中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也涌现出了一批成功创业者。

       2.成立产业班,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数字信息”专业群通过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成立产业班,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现已成立两个产业班:众事达产业班、空天碳产业班。其中众事达产业班与众事达(福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空天碳产业班与福建空天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产业班为学生综合实训、岗位实习相对集中提供了保障,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定位,实现人才与市场高度接轨,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首期众事达产业班有21位同学,经过四个月的运行,得到校企生的高度认可,为如何有效推进综合实训、岗位实习相对集中提供了成功示范。空天碳产业班有80多个同学报名,具体工作在积极开展中。

       3.成立专业技能社团,打造技能提升内驱力。校企合作的落地,需要不断提高教师、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服务能力。通过成立学生社团,与校企合作业务对接,校企共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打造技能提升内驱力。目前,着手成立“电商社团”,为承接短视频剪辑、电商运营、电商直播、电商美工等校企合作业务提供保障,同时,打造校内技能提升生态,为解决学生、老师在校内提升专业实践技能提供可实施方案。

二、存在问题

       1.产业学院企业教师稳定性不足。相比校内专任老师,企业教师流动性较大,相对不稳定,对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有一定的影响,在持续周期较长的质量工程推进上传承较难。

       2.相对集中实习较难。由于专业特点,单个企业招聘学生的需求量较少,相对集中实习较难,其不足主要表现学生可相对集中实习的合作企业数量不足、对接的专业数量不足和吸纳的学生数量不足。目前,与众事达(福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众事达产业班,21个同学相对集中实习,实现了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量的积累上还要持续推进,为质的提升提供保障。

       3.师生服务能力不足。伴随着校企合作多形式内容的推进,越来越多具体业务的对接,对师生的服务能力(主要是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存在引进的业务缺少可承接的师生,主要原因是由于师生的技能水平不足,导致合作推进不够顺畅,效果打折扣。

三、对策建议

      1.企业教师纳入统一管理,重点项目校企推进。针对产业学院的企业教师纳入统一管理,提升企业教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要求企业保障企业教师的福利待遇,实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同时,校内教师介入重点项目的推进,与企业教师携手并肩作战,既增强校企教师“战友情”,又能为重点项目的可持续推进提供保障。

       2.多渠道、多模式推进学生岗位实习相对集中。结合“数字信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定位,加强访企拓岗位,充分挖掘企业需求和校企合作共赢点,多渠道、多模式的推进岗位实习相对集中工作,进而解决量的问题,最终实现质的可持续提升。

      3.加强师生技能提升,提高服务能力。结合专业群发展要求、校企合作业务需求,有计划、有针对的培养师生专项技能水平,提高师生的服务能力。把教师送到业务能力强且需求对口的企业进行专项技能培训、下企业,同时,组建专业社团,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有效地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打造技能提升内驱力,实现师生共成长,为校企合作业务开展提供更大的承载力。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