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生命周期可视化
来源:中国教科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 发布日期:2023-06-14 浏览:2090次

数智赋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生命周期可视化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实施背景

人才培养方案则是专业建设的首要环节和实施保障,是落实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教学组织、教学运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亦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文件。2019年6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颁布,新时代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正式拉开帷幕。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实施过程中存在重修订、轻执行,多同质、少特色,强经验、弱规律等现象。其原因往往是评价机制的缺失导致严肃性不够,调研论证的不深入导致特色性不明,受传统课程设计理念的影响导致科学性不强。因此,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颗粒化存储和量化建模分析,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使用查询、质量分析、预警与反馈以及诊断与改进等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也是规范学校专业建设、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主要做法

建立以问题为导向,以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教育信息化两方面为出发点,以可视化管理为主线,集方案制订、数据采集、过程管理、诊断改进于一体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如下。

640.png

图1 人才培养方案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



1. 构建“四维立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流程

依据《指导意见》提出的“规划与设计-调研与分析-起草与审定-发布与更新”制订程序,将新时代职业教育新理念、新要求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育人特色、办学条件和专业实际等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规范,明确参与制订的各方的权责和内容,构建“四维立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流程,借助信息化手段,线上线下结合,实现编制任务量化,进行部门工作下发,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流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640.png

图2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流程


2. 建立“数智结合”的实施过程管理体系

数据采集: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普适流程,通过系统智能化提取人才培养方案数据信息,进行“调研与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保障条件”之间的目标体系层层有效分解与无缝对接,并关联人才培养规格,确认课程目标,课程定位,设置课程内容与学时、知识点及教学建议等,建立课程标准,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采集、录入、修改、删除和查询。同时实现各年级、专业、学科课程相关教学素材资源库的收录,具体包括题库、文献资料、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学素材等,各教师可对资源进行维护创建,推动资源库的共建共享、跨域联动。

智能监管:根据系统自动生成授课计划,授课教师可使用关联资料库生成教案等资源进行教学准备。系统自动记录课堂授课数据,采用汇总、统计等结构化分析方法和数据建模方法,建立各类用户的关键数据模型,包括课时总量、课时分类占比结构、实训课程占比分析、公共综合课程占比分析、学分分类占比分析、各类目标体系分解分析、岗位胜任力分析、学生技能熟练度分析和企业技能需求满足度分析等模型,实时同步教学进度,检测授课目标的实现度。结合教学评价、出勤、作业、成绩等结果数据,进行相关结果的预警和反馈。

3. 打造“智能画像”的诊断改进模式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建模分析和数据画像,包含人才培养画像、模块课程画像、课程画像、课堂画像、教师画像等,整体掌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及结果贡献,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结果评价。诊断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存在问题的可能原因,为后期改进修订提供科学可溯源的数据支撑,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推进学校整体建设及长效发展。

640.png

图3 人才培养画像


三、成果成效

自开展诊改工作以来,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围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两条诊改主线,以数智赋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生命周期可视化管理,成果丰硕,成效显著。

1. 创新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开发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推进了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监控、预警、反馈与改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现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智能化管理,保障了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为进一步规范学校专业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三教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2. 构建“中高本贯通?岗课赛证融通?产学研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借助信息化平台,创新性构建了以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健全人格、高超技艺、国际视野和城市印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中高本贯通?岗课赛证融通?产学研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每年组织制定新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老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抓好方案执行和质量监控,确保培养定位紧跟产业发展,教学内容紧跟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640.png

图4 “中高本贯通?岗课赛证融通?产学研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3. 实现专业建设与师资建设协同发展

坚持信息赋能,聚力打造高水平专业(群)。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顺利通过国家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验收,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群入选省级“双高计划”专业群,物联网应用技术等10个专业顺利入选省级“双高计划”专业。

引领“三教改革”,凝心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高水平教科研团队及技能大师工作室增加40个,带动教师300余名。学校获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省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坚持聚焦重点培育标志成果,培育“一园一院”等领域校级教学成果23项,获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640.png

图5 教师建设成效

4. 有效促进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

深化“中高本贯通?岗课赛证融通?产学研创融合”综合育人,把课堂搬到生产线上,“一园一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数从2215名扩大到3049名、增长32.6个百分点。毕业生升本率、用人单位满意度、自主创业率分别增长5.56、5.85、0.34个百分点。

640.png

图6 人才培养质量成果

四、经验总结

4. 案例成功的关键要素

(1)构建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流程是基础

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流程是保障方案得以科学、合理制订完成的关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落实国家教学标准系列文件,又要充分利用学校优势,体现专业特点和培养特色,突出校本化、个性化特征。通过顶层设计、组织核心团队、制订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和专业特色的规范模板,引领各专业全面、系统、规范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建”和“再造”,体现学校在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和全面思考,为加强学校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是支撑

在教育信息化、智慧化政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推动教育化的发展。通过负载均衡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智能移动端等技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减少重复性劳动,实现数据统计与分析自动化,缩短编制时间和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整体培养方案管理的效率,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2. 存在困难和改进建议

数智赋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生命周期可视化促进了专业内涵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但对标国家“双高计划”及教育部、四川省共建成都职教融合创新发展高地的新要求,学校的人才培养全生命周期可视化管理在彰显育人特色、优化信息平台、推广“数智”治理模式等方面还亟待深入推进。下一步,学校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初心,坚持以人才培养方案落地实施为抓手,不断根据规格多样化、需求个性化、数量动态化等要求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奋力打造省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为更多青年实现人生价值贡献成工力量。


文章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v9PwcZGyEM8HjgobPZDWcQ

相关栏目